2012年华为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总结

时间:2012-12-21 10:23 点击:
  

论坛名称: 2012年华为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

主办方:无线中射频、西研合作处、陕西省电子学会

    2012年10月26日,由无线中射频主办的“第二届华为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在西安金花豪生国际大酒店召开,这是一届特殊的论坛,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首先要秉承上届论坛的宗旨并使其继续发扬,其次还要为后续论坛继续举办拓展好空间。经过近四个月的精心筹备,本届论坛成功完成使命并成功闭幕。
 
    本次论坛提出了“交融思想、深度合作、拥抱未来”的微波论坛愿景,邀请到了来自18个国内著名大专院校、研究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40多位射频、微波届资深专家、学者与会,就射频、微波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对于国内微波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主要嘉宾:
    郝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电子学会理事长。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超深亚微米小尺寸器件可靠性、SoC设计与设计方法学。
    樊勇,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毫米波通信技术、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测量技术、固态太赫兹(THz)技术等。
    薛泉,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香港),IEEE Fellow,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主任,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工业技术中心主任,现为中国863集成电路设计成都基地首席技术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微波毫米波电路,天线,MMIC, RFID及无线通讯系统等等。
    杨雪霞,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兰州大学任助教和讲师,在上海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两度获得蔡冠深奖学金,于2004 年被选拔为上海市高校上海大学优秀教师后备人选,2005 年当选为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与三八红旗手。研究领域包括微带天线、微波电路、电磁场数值计算和微波输能技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 检索40 余篇。
    王志功,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领导建立了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 担任所长。迄今为止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50多篇,获得德国、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25项。出版专著一部,译著6部和教科书7本。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本专业领域内的数字无线电、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无线接入等系统的射频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以及光通信用超高速集成电路,以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为目标、跨学科的“微电子神经桥”系统研究与动物实验,以及经络机理和针灸效果
    禇庆昕,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指导教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天线与射频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内外20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 Letter,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物理学报,通信学报等。
    李龙,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Member,IEICE Member。2006年3月-10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任高级研究员。2006年11月-2008年11月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受邀赴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任外国人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主要从事电磁新材料(Metamaterials)、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新型天线与微波器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博士论文《广义电磁谐振与EBG电磁局域谐振研究及应用》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在2008天线与传播国际会议(ISAP2008)上赢得最佳论文奖,200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申请日本国发明专利两项,欧洲专利一项,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精彩瞬间:
 
本次论坛有幸请到了华为西安研究所所长崔威莅临,针对微波产业发展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并对微波论坛提出很高的期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樊勇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薛泉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和教授做了最新学术进展的报告并展开交流
 
微波资深专家张春做了题为《华为微波产业介绍》的报告,介绍了华为微波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产品对微波技术的诉求
 
热烈的会场
 
 
专家反馈
香港大学 薛泉
    首先,我认为华为举办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是一个既有利于促进中国微波毫米波技术发展,有有利于华为公司与业界和学界互动的一件大好事。希望以后可以一如既往的办下去。 其次,我希望在举办论坛之外,华为可以针对性邀请与参会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跟进以后的合作可能。 第三,华为与专家的合作方式,除了以独立课题外包的形式外,我建议可以更多的采用要请专家加入到华为内部的课题组做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华为工程师和外部专家各自的专长,更好的为课题服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振亚
    华为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筹委会,你们辛苦了!首先祝贺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1 这是一个联系工程实际,让大家分享每位的科研经历的盛会,受到了与会者的赞誉。 2这种形式应该保持,坚持下去,必定会对国内微波领域的技术进步带来裨益。 3报告专家应该范围更大,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就筹划明年的内容。 4结合华为的科研生产任务,也可给出华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促进技术进步。 5与华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我们的愿望,欢迎带着问题搞协作
上海大学 杨雪霞
    首先感谢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会议的进展有条不紊。 关于会议的形式、内容和频次, 我觉得主要看华为方面召开论坛的目的和意义。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提高了华为在国内微波学术界的知名度,如Inter公司在高校设立电子设计竞赛。 如果会议的目的在于掌握国际国内研究动态,那么今年的举办方式比较可取,请专家作某一方面的大会报告,每2年召开1次即可;如果会议目的在于交流某一方面,如天线、滤波器、射频前端等的研究情况,则可采用去年的举办方式,除了大会报告之外,设置分组讨论,每年召开1次。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会提高华为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华南理工大学 禇庆昕
    华为微波毫米波技术论坛的形式非常好,把企业与高校在微波毫米波领域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一方面把高校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企业,同时把企业的需求和成果也展现给高校的专家。不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好机会,也为企业与高校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径。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搞越好,越搞越旺。考虑到每次论坛不可能时间很长,一般每次1-2天最为合适,因此,最好每次论坛的专题能够更集中,最好能够针对企业急需或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展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龙
    首先感谢你们热诚细心的组织和邀请,我个人觉得本年度技术论坛组织得很好,也请到了国内相关微波、毫米波、天线、材料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论坛的交流还是很有收获的。另外的一些建议是: 1. 举办形式可再丰富些,可以安排邀请的专家与华为的技术员工进行交流和讨论,华为提需求,专家们提建议,若有可行性的,可立项开展深度合作和交流。 2. 会议交流的论文集还是需要的,不能是让所邀请的众多专家只听到几个主题报告,其他专家的思想和工作应该在论文集中体现。 3. 关于召开的频次,可一年一次的年会,或两年一次的年会,或在不同的地点举行。 预祝下一次论坛更成功!